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截留、挪用、借用、调换、私分或者变相私分没收物品或者扣押物品的,由财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对物品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来自:www.dichanshequ.com),并将案件移送监察机关,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对罚没或者扣押的财物在规定的期限内未予上缴的,由财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责令限期上缴。逾期拒不上缴的,依照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处理。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财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将案件移送监察机关,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违法所得的,依法予以没收:
(一)收缴罚没和扣押财物时,不出具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没、扣押财物收据的;
(二)转借、转让、买卖罚没、扣押财物收据的;
(三)非法印制、伪造罚没、扣押财物收据的;
(四)自行销毁罚没、扣押财物收据的;
(五)丢失罚没、扣押财物收据,造成严重后果的;
(六)未按规定如实填写罚没、扣押财物收据的。
第二十九条 财政、审计部门罚没、扣押财物监督管理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索贿受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条 执法机关或者财政公物仓管理单位对扣押物品保管不善,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本条例自2003年7月1日起施行。
上一页 [1] [2]
标签:
吉林省 吉林省,
法规条例 - 地方法规 - 吉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