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衢州钟楼,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知府张尧文主持建造,楼所赶高7丈,基开四门作通道。登楼小门与石阶在楼东门角、座北朝南。楼座中间有一大方孔,铺木板遮封。二楼和三楼为全木结构,漆黑光亮。登三楼是木梯,靠两面方面,自南向北而上,三楼上有一木结构挂钟用的架子,原有3000斤重的铜钟,被侵华日军所掳掠。
衢州钟楼为明代早期古城建筑,位于北门街南端十字路口而中空通四路,钟楼基座是石条砌成方形建筑,边长12.5米,不算堞垛,高4.3米。石四面的拱门洞高3.94米,基座上建三层木构钟楼,面阔进深,每层各三间,周边有回廊,重檐覆屋,四角攒尖。自在至顶高达二十余米,在中国古代,像这样气势壮观的条基座论,四向拱门,三层重檐木构的钟楼十分罕见,堪称中国古代建筑之瑰宝。
2006年5月26日由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衢州钟楼是衢州市古城墙唯一现存部份,其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日益为人们所重视。保持城镇的传统格局与风貌以及各种文物古迹,是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镇)的必要条件和特殊需要,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但是由于岁月的无情侵蚀,衢州钟楼墙体、拱圈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石块风化、石墙裂缝、拱圈变形等现象比较严重。
为了更加科学、全面、完整地做好衢州钟楼修缮工作。提高保护修缮的预见性,降低破坏衢州钟楼原状所携带的历史信息的可能性,非常有必要对衢州钟楼实施监测工作。
二、监测依据
《保护世界文化及自然遗产公约》(1972年)
《实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操作指南》(2005年)
《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196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行条例》(2003年)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2006年)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巡视管理办法》(2006年)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2000年)
《古迹、建筑群和遗址的记录准则》(2003年)
《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2003年)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国务院,2008年)
《浙江省明代衢州市钟楼建筑监测技术方案》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