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政[2003]3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经济适用住房是具有社会保障性的面向中低收入家庭、实行政府定价的微利普通商品住房。
近几年来,我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销售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改善市民居住条件、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进一步加强杭州市区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销售管理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关于经济适用住房销售管理问题
根据市区居民家庭经济收入和住房状况的调查,市区居民可分为最低收入家庭、低收入家庭、中等收入家庭和高收入家庭等4类,且前3类家庭住房一般都较为困难,特别是最低和低收入家庭住房更为困难。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优先优惠解决市区最低收入和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市区居民最低收入家庭通过租用廉租房解决住房困难。
市区居民低收入家庭通过优先购买经济解困房解决住房困难。经济解困房是指政府针对低收入家庭专项建设的建筑面积控制在55—60平方米/户的经济适用住房。
市区居民中等收入家庭通过摇号购买经济居住房解决住房问题。经济居住房是指一般意义上的经济适用住房。
(一)严格控制经济居住房购买准入标准。
1、经济居住房销售对象应是市区中等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其销售必须严格按照市政府办公厅《关于杭州市市区经济适用住房销售管理的意见》(杭政办[2001]2号)执行,不得扩大销售范围。
2、严格准入条件。
购买经济居住房,应符合下列条件:
(1)上一年度市区居民家庭年收入在享受住房标准的房价收入比4倍以上的无房户和现住房面积不到房改标准下限的未达标户;
(2)坚持“户均一套”的原则。凡申请经济居住房准购证的居民必须是取得结婚证书的或年龄35周岁及以上的单身者;
对引进外地特殊人才、出国留学来杭创业人员、军转干部、公务员等符合购买经济居住房的人员,按有关规定执行。
(二)优先优惠解决市区居民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1、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通过购买经
(三)加大经济适用住房的公开销售力度,缓解供需矛盾。
1、市有关部门应在每年第一季度内向社会公示经济适用住房房源供应数量和地块基本情况,每年分3-4批向社会进行公开销售。
2、为了缓解经济适用住房的供需矛盾,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销售方式采取轮候制。即按预登记人员《准购证》的顺序号为序,按提供的房源数确定中选人员范围,以身份证号码为准摇号确定选房顺序号。参加摇号后放弃购买的,《准购证》作废;今后仍需购买的,《准购证》重新编号,其号码轮至末尾。
3、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单位未经市政府批准,不得擅自销售经济适用住房和安排拆迁安置用房。凡擅自销售经济适用住房的,不得办理房屋所有权证,此事由市房产管理部门负责把关。
(四)加强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监管,规范价格构成行为。
1、经济适用住房销售价格必须严格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实行价格、成本的控制,市物价管理部门要从严审核。
2、要采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解决好住宅小区的配套建设问题。对农贸市场、民办幼儿园等经营性配套建设项目,应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
,不列入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成本,由投资者经营和转让,但不得移作他用。
(五)严格经济适用住房上市交易制度。
1、为防止高收入者、投资和投机者进入经济适用住房市场,确保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购房人自办理经济适用住房房屋产权证之日起,经济居住房5年内不得上市交易,经济解困房10年内不得上市交易。
2、经济适用住房供地性质属行政划拨的,应在房屋产权证上加盖“经济适用住房专用章”,并在销售合同中注明对其减免的土地级差地租和大市政配套费以及相关规税规费。购房人在达到规定年份后需上市交易的,应将注明的土地级差地租和大市政配套费、相关规税规费及相应利息计缴市财政。
3、超过省政府规定的各类人员享受住房标准面积的,其房价应参照周边商品房价格与市
二、关于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问题
(一)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力度,提高建设水平。
1、根据市区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和拆迁安置情况,按照“适度超前、滚动开发”的原则,确立年度经济适用住房的开工总量。
2、在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建设部《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实施大纲》的标准和住宅产业化文件要求进行规划、设计、施工,力争做到每个大型居住区有一个康居示范工程。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杭州市区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销售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