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理解景观规划设计的社会环境,尊重人类文化,提高景观设计的认同感
景观规划设计所处的社会环境,那里人们的价值观、审美观、哲学取向都对景观规则设计产生很深远的影响。西蒙兹列举了埃及人、希腊人、中国人和美国人的哲学芒取向,它们是如此的不同。而当我们对此有所理解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很容易理解这些地方的景观差异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的景观差异很大,就是相同的国家、地区和民族,在不同时期里,景观设计也呈现出很大的异质性,即使人类对外来的事物抱有无限的好奇心,外来之物也无不打
5.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
5.1 学科的融合与互补
景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是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三者的融合在其产生和成熟过程中从来都是互相影响的,建筑师从事景观规划设计以及景观设计师做城市规划的例子不胜枚举。在哈佛大学设计学院,这些学科就被称为设计学三姊妹、随着环境问题的日渐突出,景观规划设计对城市规划和建筑学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反之,科学合理的建设需要城市规划师、建筑师和景观设计师的共同努力来实现。
景观规划设计将生态学,特别是景观生态学的思想、理论和经验应用于自已的领。1969年,麦克哈格着名的《设计结合自然》一书问世。它成为景观规则设计的划时代之作。之后,景观生态学进一步发展完善生态规划的观念深入人心,有助于景观规划设计把人和自然的关系处理得更好。
景观设计的人文研究进一步加强。景观规划设计对人的尊重表现在规划设计的人文性、地方性的加强,所以,设计师对心理学、社会学、哲学、宗教、美学等人文学科的研究和领悟潜在地影响着其规划设计作品的品质。
5.2 景观规划设计思想的传播
先进的甚至超前的景观规划设计思想需要得到提倡和传播,以引导人们树立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熟悉景观规划设计的对象、价值、方法和范围,从而推动景观规划设计的全面健康发展。除了景观设计作品和景观设计师本身的影响,景观规划设计的职业教育、文学艺术乃至大众传媒对景观规划设计传播、宣传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正如我们在上面所提到的,美国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与成熟首先要归功于该国景观规划设计学科的发展。大量专业人才的培养对景观规划设计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至观重要的作用。
文学艺术来源于社会,但它们又往往领先于社会的发展,对大众文化价值观起到先导作用。例如,18世纪英国风景式园林的兴起和发展,就离不开作家、诗人和画家的功劳。“绘画与文学这两种艺术中热衷自然的倾向为18世纪英国自然式造园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并且,自然式造园运动不是从造园家中间发起的,而是以当时文学家们的文学者作为媒介开始的。“此后,又在这些人及其后继者的推波助澜之下进一步发展成熟。此外,在美国景观规则设计发展过程中,也涌现了一大批致力于景观设计思想研究和宣传的专业和非专业的作家。奥西安·科莱·西蒙兹(Simonds, Ossian Cole),就被认为是“一位美国景观自然美的忠实扞卫者,对自然的魅力非常敏感,创造自然美的手法非常娴熟,他唤醒了人们对城市理想的追求,这种理想在城市和公园规划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自我表现着。”
大众传媒的力量是没有人敢低估的,它对于景观规划设计时尚的形成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景观规划设计是关乎每个人的事。加拿大学者道格拉斯(J.Douglas Porteous)就提出,如果没有公众的参与,规则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只有通过环境教育,才能使公众“自然地“关心环境,才能使普通民众把地球当成人类的家园,传媒对公众环境意识潜移默化的影响实际上是公众环境教育的一种形式。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反过来则会对景观规划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景观设计师如何运用传媒的力量扩大自身影响,以及传媒如何正确引导和提高大众对景观规划设计的鉴赏力也是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国家的发展取决于全民素质的提高,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也同样取决于人类素质的提高。有些地方,失败的景观规划设计之所以能够得到实现,甚至于被称颂一时,可以说是设计师和决策者的专业素质不高所致,同时,也说明公众的分辨力、鉴赏力不够,所以说,引导和培养公众对景观规划设计的鉴赏力,以及景观规划设计基础知识的普及是必要的。
6.我国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6.1 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形式主义问题
“形式追随功能”一词出自美国着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沙利文。西蒙兹的景观规划设计理念深受其影响。同时,西蒙兹又将其进-步发展。他说:“规划与无意义的模式和冷冰冰的形式无关,规划是一种人性的体验,活生生的、搏动的、重要的体验,如果构思为和谐关系的图解,就会形成自己的表达形式,这种形式发展下去,就像鹦鹉螺壳一样有机;如果规划是有机的,它也会同样美丽。”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形式主义的景观规划设计却是随处可见。例如,现在我国盛行的“城市美化”运动,很多城市不颐自身自然条件、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市民最需要的是什么,一样的通衢大道,一样的市民广场,一佯的观赏草坪,一样的罗马柱式,一样的繁复装饰……只给市长争面子,不给百姓办实事。这种抹杀自然本性,不顾人类最根本需求,不顾自身的文化背景和人们的喜闻乐见, 一味追求新奇的做法,许多专家都对此提出了质疑。它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训是我们需
6.2 景观规划设计的定位和时效性问题
(1) 景观规划设计应该贯穿于开发建设的全过程
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非常广泛,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定位常常被弄错。以我国房地产开发建设为例,通常的程序是: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建筑、道路、市政设施施工-景观规划设计,其结果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被破坏了以后,希望用景观规划设计(通常被理解为绿化和美化)来弥合这种关系。但这时,场地原有的自然特征也许已经被破坏殆尽,场地整体空间格局巳定,市政管线纵横交错,景观规划设计能做的好像也只有绿化和美化了。在西蒙兹看来,景观规划设计是要贯穿于开发建设的始终的。场地选址、场地规划,场地设计、建筑设计等等都要有景观规划设计思想的体现,才能发挥景观规划设计的最大作用,取得最佳效益。
(2) 景观规划设计的实现是过程而不是终极
近年来我国“草坪热”,近来又“移植大树”成风,其原因是什么。不管是栽种草坪,还是移植大树,目的很明确,就是马上要出效果。什么效果?好看。但代价呢?草坪的管理、养护、不可持续(草坪,尤其是观赏性草坪,浪费水,只能看而不能进入。10年的人工草坪可能必须要更换了,但10年时间里,一棵树能长多高?20年呢?)凡此问题有人考虑吗?据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对国外高新技术园区工作人员的调查显示,人们对树木尤其是大树的偏爱更深。绿树成荫比绿草如茵更受欢迎。大树难长,好,那就移植吧。抛开被移植走了大树的地方的环境破坏不讲,被移植的大树也往往面目全非了。环境质量的提高是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这本是件好事,但认为“看得见的风景”才是政绩,是多么可悲的事。
而实际上,景观规则设计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树木需要时间成长,自然系统因为人类活动的干扰和破坏而需要时间来自我调整和恢复。这是很基本的常识,但却往往被人所忽视。景现系统中,因为包含了太多的自然要素,就像一个有机体,它不断自我完善,而且时间越长,效果会越好。
7.结语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是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自然演化过程中一种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工作。其工作的领域是如此广阔,前景是如此美好,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所肩负的责任。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人类自身,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理解自然的演化过程,那么景观规划设计就只能是用来装点门面而巳。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为了使我们共同的、惟-的家园-地球-的美好未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出自己的贡献。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诠释》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