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实施
正如前面提到的,从实体上实施规划的两个最有力的工具就是资本预算中所要求的资本投入和土地利用管理措施。在道路、公用设施设备方面的资本投入为开发创造基本的条件,然后,由土地利用管理措施形成和引导开发。从理想上讲,资本投入和土地利用管理应该彼此协调一致,并与总体规划保持一致。如果缺乏协调,结果很可能令人失望。例如,如果资本投入对总体规划明示为低强度开发地区产生了强大的开发压力,这一阶段就会一直处于诉讼和争议之中。最终的结果很可能与城市所设想的情景有很大不同。
再审视与修订
几乎不可避免,城市不会完全按照总体规划的设想发展。规划还远不是一门精密的科学,而是一门尚处于发展早期阶段的艺术。发展的模式也是由各种力量形成的,这些力量不是城市自身所能控制的,而且在很多情况下是无法预测的。经过不长的一段时间以后,城市不会完全处于规划所设计的状态,因此,有必要做些再规划的工作。就像一名航海员不断地记录方位,并相应地在图上再标出其航线,一个城市经常审查自己的状况,并调整规划。不过,这个比喻不是完全准确。对航海员而言,目的地是保持不变的。对城市而言,随着城市内部和外部现实事物的变化,目标本身也会发生变化。
为了使规划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其有效性,定期对规划进行再审视十分必要。从理想的角度而言,再审视适合所有主要的规划要素。首先,它适用于数据库。人口、收入、支出、住房存量、就业情况等等必然不会严格按照预测的那样去发展。较大的差距很快就会显示出来。设想一下,以资本支出的成本预测为例。资本支出成本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是借贷资金的成本,即利息。1981年,长期债券的利率是1995年利率的两倍。在为城市做资本预算的人当中,1981年的时候没有能预测到利率会下降的,现在也没有人能预测出几年以后利率会如何变化。
除了更新规划赖以为基础的数据库以外,有必要更新目标和战略。最好是由市政府承担定期修订规划的义务。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规划就失去了与现实的联系。如果政府工作人员和市民将规划视为静止的、越来越不相干的文件,规划很快就会失去其政治威力。修订规划的行动,可以使规划保持相关性,使政府一直对规划承担着义务,同时,也使城市内部的规划工作制度化。
让
结论
城市总体规划包含整个城市,规划时限较长,一般在20年左右。城市制订总体规划过程的目标可能包括健康、公共安全、交通、公共设施设备的提供、财政健康、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某些再分配目标。
自总体规划开始流行的20世纪20年代以来,规划过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早期的规划通常是由一个“非政府”小组制订,政府的作用是用合适的立法和资助支持规划。自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规划过程更具参与性。现代规划师更可能推进全市范围的规划过程,为之提供技术支持,而不会只是制订一份规划,让城市接受之。
总体规划过程可以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规划研究
2.阐明城市目标和目的
3.编制规划
4.实施规划
5.再审视与修订
尽管是作为独立的步骤列示的,这些步骤之间有许多重叠的地方,因为在一个步骤中了解到的情况可能会导致调整在前一个步骤确定的内容。例如,详细的规划编制工作,通过揭示实现一项具体目标需要付出的真正成本,从而可能要求对城市规划的目标重新进行考虑。我们也注意到,对问题和进展情况的周期性审视和总结以及随后对规划进行的修订,都对规划是否将持续影响城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