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房地产资料就上地产社区!
当前位置:地产社区地产学堂建筑风水空间是建筑的本源

空间是建筑的本源

浏览:6919次 /  时间: 01-04 22:06:02  来源:http://www.dichanshequ.com  建筑风水

    去年我曾受邀参加了一个室内设计师沙龙。参会人员多为室内设计师,他们纷纷对室内设计界的一些焦点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整个过程中,我作为一名建筑师(可以说非其非业内人士)一直在静静地旁听,同时也在下面深深思考一些相关问题。大家的发言针对性很强,针对设计师们对空间的需求,对细部节点以及材料做法的需求提出了改进的建议。但遗憾的是,至始至终没有将讨论深入到建筑的本源问题。虽然大家都对“空间是建筑的本质追求”没有异议,也对设计的技术提出了需求,但我们追求技术、追求空间为的是什么?这才是问题的本质——为的是满足使用者(人)的需求。大家是在没有弄清楚目标(为谁做、做什么)的情况下就开始讨论手段和过程(怎么做),这当然是空中楼阁,没有根基。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必须先从“空间”说起,因为空间是建筑的本质追求。在老子《道德经》第十一章中有一句话“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句话就揭示了这个道理。它的意思是说:三十根辐条共用一个轴,车轮要留出空处来装车轴,车才能使用。用陶土做器具,要使中空,才能盛装东西。建房子要空出地方来造窗户,房子才能使用。这些空出来的地方什么都没有,却能为我们所用。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我们建造有形的“建筑实体”是为了形成“围合起来的空间”,其实人们的真正需要不是建筑物本身,而是其“空”的部分。人们就是在“空”的部分进行各种活动。

    从前年下半年开始我就一直在深入思考空间和实体的关系问题。我将老子《道德经》的观念推而广之,从而将空间分为“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其中间的分隔物就是建筑实体部分,建筑实体塑造了内外空间的形状。我再将建筑实体细分为“中间实体”部分和“内外装饰”部分。内装饰部分是实体和室内空间的“交界面”,外装饰部分是实体和室外空间的“交界面”。内装修参与塑造室内空间的形状,而外装修则参与塑造室外空间的形状。

    在没有装饰的时候,我们也能得到空间,并且此空间也能满足人的基本使用需求,就如远古时期的山洞、树洞一样具有庇护的功能。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在人们的基本功能需求(生理的和安全的)被满足后,就会有更高层次的审美需求(社交的和尊严的),于是建筑装修就出现了。所以空间的形状、形式、装饰都是人在不同层次的需求罢了。建筑师的任务是塑造基本的空间,同时更多地考虑室外的装饰效果,而对同样重要的室内装饰却抛开了,这就有了室内设计师的用武之地了。术业有专攻,这本来是对的,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我们的建筑师在看到了由室内设计师完成的室内装饰后,往往会发出遗憾的感叹,认为室内设计师没有体会出他的原意。所以,建筑界许多有名的建筑大师是不会将室内设计这一块内容抛弃的,甚至连室内的家具设计都是亲力亲为的,至少也会在室内设计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见图2)。

    但是在近年来的国内建筑设计中,我们常见到这样的情况:建筑师不考虑室内设计,室内设计师又无视建筑设计中结构、设备等的合理性,设计分工在带来设计深化的同时,也造成了设计的脱节,这不仅影响了建筑内外空间的一致,同时也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和设计上的遗憾。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思考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界定与联系,但相对于界定而言,我们更需要的是相互配合,尤其是在空间、技术等方面更是如此。从这一点上来说,我倒更希望将来有一天室内设计这一行业消失了,我们的建筑从实体、空间到室内、室外的装饰均是由一人设计,贯穿同一设计主题。这也许会是室内设计师的悲哀,但今天却是建筑师的悲哀了。有室内设计师存在的今天,我们只有通过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的多多交流,协同工作,完成创造美好生活空间的伟大任务。

    上面的讨论,我们仍然没有接触到本质的问题——人的需求是什么,我们要做什么?大的方面来说人的需求是“功能需求(生理的和安全的)”和“审美需求(社交的和尊严的)”,以及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我一直认为优秀的艺术(包括室内设计)都应该能够满足人类不仅一个层次的需求,我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件艺术作品仅仅能满足使用功能而不能满足审美功能,它就不是一个优秀的艺术作品。仅仅满足审美功能而不能满足基本功能的艺术也就没有生命力。晚餐时我和某室内设计杂志主编谈到香槟酒的瓶塞问题。香槟酒一直使用软木塞(橡木),并不是因为其它的材料不能满足功能需求,而是人们就是喜欢听开瓶时“呯”的一声的声音,这会给人带来愉悦感,这是审美层次的功能。但软木塞也有它自己独特的功能性。软木塞是用橡木树皮做成,质地松软,见水后膨胀能将酒瓶塞紧,同时其纤维素中的某些无害成份可以渗入酒中,使酒更香醇,这和葡萄酒贮藏时均采用木桶是一个道理。可以想象,如果软木瓶塞仅仅只能给人们带来“呯”的一声的愉悦感,而不能将酒瓶塞紧,还需要另外一种材料做成的瓶盖来满足其基本功能要求,那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呀——“呯”的一声的愉悦感早就被操作的不胜其烦抵消了。

    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艺术是无处不在的,各种艺术也是相通的。我们做的艺术就需要使人能观、能触、能用,阳春白雪可以共存。但这还没有到达顶点。人的最高层级的需求是自我实现的需求,这又如何实现呢?就如

www.dichanshequ.com 中国画里的留白,给人们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创造出“此处无物胜有物”的意境,同样的,我们也不能将所有的东西都做“尽”了,要留给人参与的空间,留给人自行创造的余地。通过参与完善,从而使人们产生自我实现的愉悦感。

    那么,在室内设计领域,人的各个层次的具体需求究竟是什么呢?这就需要我们设计师去关注、调查用户的活动行为特征了。我们可以从市场营销学中学到类似的调研方法,那就是:首先穷尽人对室内空间各个部分的需求。再对其进行归纳分析,寻找出其认为“重要但未被满足的需求”(见图3)。如果我们潜心设计去满足人们这部分的需求,我们岂会不成功?

    举一个例子,我们曾经对入户玄关的功能需求进行穷尽描述,如下:
    需要有一个能够摆放手提包、手袋等物品的台面;
    需要有一个储存钥匙、钱包等小物品的抽屉;
    需要有储存鞋子、鞋油、鞋刷等物品的柜子;
    需要有储存大衣等外套的临时衣柜(寒冷地区);
    需要有存放婴儿推车、体育用品的地方;
    需要有挂帽子的架子;
    需要有一个小镜子方便出门前照一下(注意朝向);
    需要考虑合适的光线——自然光、灯光;
    人可以站在完全打开的门后,以便让客人进来;
    需要为老人坐着换鞋提供坐的地方;
    需要有对讲机和照明开关等设备的位置;
    需要有装饰性
    ……

    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进行家具设计和平面布局、装饰设计了(见图4)。这样一来,通过精心的设内设计,在一个十分局限的空间内,功能与审美就可以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了。

    到了这一步,我们自然而然地就到了需要考虑“技术解决手段”的阶段了。室内设计师必须涉猎人类行为学、心理学、人体工学等学科的知识,从而从技术、技能上保证设计的合理性。同时室内设计师也必须了解材料、构造技术,这也是实现完美的节点设计的保证。

    讨论到这儿,我终于将室内设计所需关注的建筑空间的本源问题——人的需求及其如何发现满足人的需求说完了。最后我还想说两点:首先,空间是需要感知的,我们只有“在场”才能感受到建筑空间的伟大和对心灵的需憾。所以西方建筑师特别重视“游历”,当然“游历”对室内设计师也是一样重要。仅凭杂志上的几张照片无论如何是不能使人体验真实的建筑空间的。然后,技术也是室内设计师应该关注的重点。从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精彩细部的节点构造设计、现场施工技术的研究等,都是国内室内设计师整体水平提高的基本要求。建筑艺术与其他纯艺术的区别之一,在于它无法建立在空想的基础之上,它需借助于技术的支撑,而同时技术的发展也常常给建筑艺术注入新的内容。没有技术的支撑,单纯的空间构成只能是浮躁而空洞的。建筑大师安藤忠雄的成功,不仅源于空间设计上的造诣,也源于他对材料和施工等技术的把握。年轻时在建筑工地上学习的经历,使得他对材料尺寸、节点构造、施工细节等有着亲身的感受,这帮助他在设计的同时能准确地把握建成后的效果。在不了解材料、构造、施工技术的情况下,再精心设计的图纸,也无法完全控制施工的结果。


标签:空间  建筑  建筑风水建筑风水

《空间是建筑的本源》相关文章>>>

联系本站| 免责声明| 地产学堂| 建筑工程 | 房地产下载| 标准下载| 下载帮助|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