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房地产资料就上地产社区!
当前位置:地产社区地产学堂物业管理物管论文海外物管21世纪日本都市居住模式的研究

21世纪日本都市居住模式的研究

浏览:6539次 /  时间: 01-04 21:51:17  来源:http://www.dichanshequ.com  海外物管

    研究的事业是住房、物业管理以及地区住宅政策。迄今为止,我进行了有关家庭与住房的关系,孩子的成长与住居,还有日本人和英国人的物业管理及住宅政策方面的研究,最近则是研究流浪者(即无家可归者)的住房问题。总之是以日本大都市为对象,徒居住模式的视角出发进行的研究。

    本文是21世纪考虑的有关都市居住环境的课题中关于居住模式的转变等问题进行的研究探讨。

    1、21世纪有关都市居住的两个课题

    关于都市的居住模式,亚洲各个国家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巨大外来影响下,传统的居住模式有了实质上的改变,在其经济增长过程中,居住模式也由各国所固有的传统的生活模式导入了欧美模式,特别是美国的居住模式。这种改变不只是在住宅计划或房屋设计、家居设备等硬件方面的变化,对个人隐私的重视、独立个体的增加,导致家族及团体的群居生活发生了变化。从另一个侧面来讲,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型的生活模式已经引起了地球环境问题,为了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应该重新看待生活模式问题,这是21世纪都市居住模式应考虑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实现人人有居住权力的问题。20世纪最大的成果之一就是居住权力作为世界的共同理念为世人所认同。这种权力是经过数次世界大战的反省、1948年的世界人权宣言、66年有关社会文化权力的社会权力公约、87年的国际居住年,并经96年的第二次联合国哈比扎特会议(人类居住会议)而被确定下来。但是即使是在物质生活丰富优越的日本,在泡沫经济崩溃后,还是有很多人成为无家可归的流浪者。

    根据政府统计,日本所有大都市的流浪者有2万多人,比大多数先进国家要多,已经成为了一个都市问题。

    这两个问题很难分开来探讨,让我们在对第二个问题进行思考的同时,着重对第一个问题进行探讨。

    2、日本20世纪的都市居住模式

    成为今日日本都市居住模式主要特征的美国模式,是在20世纪初美国本土形成的一种居住模式,是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石油资源的利用、汽车交通等物资与人的流动为前提建立起来的,也是对20世纪整个世界产生最大影响的所谓"生活文明"。通过媒体的宣传,高消费的观念为人所推崇,舒适、合理及高效成为判断事物的基准,金钱价值成为最高认同标准。拥有自己的汽车和自己的房子成为众多人的梦想,家里充满了耐用消费品,水电煤气等无可厚非地成为都市居住者的生命线。同时,现代都市人对于物质的需求使其不断创造快捷舒适的”丰富”生活,以从未有过的封自身的要求来扩大生活内容;但是从相反一面来看,这种生活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人工技术造成了人工环境不断形成,人们逐渐和自然环境隔离开来。

    这种美国式的居住模式被引入欧洲国家是在: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而引入日本则是在60年代以后。虽然在二战之前的大正年代(1912—1926)也有一些所谓都市中产阶级的居住新模式,但真正引入时期应该还是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开始,通过汽车、电器产业及作为战略产业的都市住宅产业的逐渐成熟而破渗透入日本社会。

    这种渗透的结果是,日本在70年代末半数以上的家庭拥有家庭汽车,洗衣机、彩电、空调的普及率则占到了90%。而且这种普及不再象二战前局限于社会上层,而是普及到包括从事第三产业的广大都市劳动人民。即使住的地方是租的或与人合住的、即使没有自己的单,生活资料极端丰富的都市生活使”中流意识”充分酝酿成,这意昧着中产阶级在全社会的普及开来。

    当时由于电视的普及,美国的家庭影剧经常放映,使”我家主义”即拥有自己的住房深入人心。这种”我家主义”和美国的公营住宅购买权一致,在日本则作为一种理念在政治上受到重视,对于很多租房的劳动者来说,拥有自己的家就是背负长期债务,而对于期待员工能忠诚如一的企业来说,”我家主义”就是他们要求员工克尽职守的最好手段。

    同时隐私权在住房上也有体现:夫妻的卧室和孩子的房间分开。各个房间里都安有电视电话,无论是在空间上还是在人际关系上都出现了松散的”酒店式家庭”的现象。(即个人拥有独立的空间)

    另外值提—提的是,90年代以后社会的信息化进程越来越快(IT革命),仿佛一瞬间使全世界的人都和互联网联系起来,这种变化的反面作有就是人际关系的日益淡薄和个人主义的横行。个人消费方式的发展,使人们即使不与其他人产生关系,只要有钱都可以生存下去。

    3、居住模式的新变化

 &

www.dichanshequ.com nbsp;  对全世界都造成深远影响的美国居住模式,既与社会政治经济相联系,又能实在地体现其丰富,同时还与个人自田主义的扩大相结合,在今天仍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但是其存在方式已有了根本改变:

    美国式的居住模式,和支撑它的生产关系及技术,巳经在30年代被L.Munford、D.Riesman等人从美囤社会内部的角度加以批判,他们指出:因为个人主义的膨胀导致了孤独孤立的人群的出现,同时在物质的丰富及金钱至上的观念阴影下,人的心态变得晦暗。但是更重要的影响是环境问题,这个问题已经从局部问题慢慢演变为全球性问题。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无休土的开发,就连人类的生存都已经受到了威胁,对此敲响警钟的是1972年罗马俱乐那的《成长的界限》一文,以及20年之后的1992年有关环境和开发问题的联合国大会会上提到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及为了能给下一代一个好的自然环境,而应该做的包括消灭贫困、改变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提案。

    在日本,90年代围绕废物处理、给水问题等环境问题,开展了政府、企业及市民的行动、在世纪之交的一年,对环境保护法进行了全面整理。

    转换都市居住模式的变化,还可以从其他方面来看。 第一,寻求转换的主体的形成。20世纪是为人权而奋斗的一个世纪,其成果可以从联合国的一系列的文书中找到。人类自由的扩大,使人们不断考虑作为独立的人的自立及人权,同时在60年代开始兴起的草根运动、消费者运动.保护妇女儿童运动,保护残疾人、高龄人士及少数民族的运动,从地方发展列世界的各个角落,在多种价值观和多样生活方式得到承认的同时,使各地方所固有的文化得以继承也越来越广泛的被探讨。

    第二,在高度消费社会,个人主义的膨胀导致了人的孤立化,这种弊端已越来越明显。所以群居的思想重新为人们所注重,成为19世纪以来被反复讨论的话题。这表现在对于社团的重新审视和重新发展,以及各地方的居民自治和居民参与上,

    4、在都市重新创造共同性的生活空间

    在今天都市居住模式里。最重要的是如何确保、恢复、创造都市居住的”共同空间”。家庭的作用,以及人们在地区社团的空间创造作用,都需要规范管理来支撑。

    95年发生的死了6000多人的阪神淡路大地震,使迎筑物的耐震性和社团的重要性被重视起来。在灾难救助和恢复时,日常对街道的整改和频繁的交流活动使受灾范围大大缩小,也使灾难过后外界的支援易于进行。

    对老年人、残疾入和流浪者来说,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确保人们群体生活的作用却越来越大。

    关于住宅的平面设计,房间的位置被重新考虑,从酒店式独立性设计和家庭式群居设计两个极端发展成为互相兼顾的设计模式。

    而且,随着日本及亚洲各大城币的高层住宅急剧增加,虽然存在着巨大的居住群体,但是居住者之间却互不知道姓名。这种特性加剧了居住者的孤立化。高层住宅和超高层住宅的供给状况,是经济和不动产景气与否的关键所在,随着都市的规范化进程,高层和超高层被大量供应绐社会,但是有必要从居住的角度重新审视一下。

    反对高层居住的主要观点在于,不但使周围环境变得恶化,从居住的角度来看,第一造成儿童的户外活动的减少以及生活自立能力形成的推迟。第二由于孤立造成人在精神上的压力,第三诱发和抬高了犯罪及非法行为。第四就是在发生灾难时的一系列问题(在日本显得尤为严重,95年的阪神大地震虽然一部分建筑物没有倒塌,可是由于生命綫的供给中断而终止生命的情况很多)。第五是维修费用增大(对于这一点还没有详尽的研究);第四、第五个问题是硬件方面的问题,一到三属于软件方面的问题:由于住宅高层化而丧失的机能,即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可供交流的公共领域的创造,或软性设施的建设成为必要。比如设置住户交流水龙及运动设施等公共空间,在开放空间设置迎合儿童兴趣的玩乐场所。

    但是如果只是对空间进行创意,无法减低犯罪和非法行为的发生率。所以应该配置生活咨询的工作人员、对文化、体育、交流活动、儿童活动进行组织的管理人员,以及一些义务组织,这些软性设施今后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2]  下一页


标签:日本  世纪  海外物管物业管理 - 物管论文 - 海外物管

联系本站| 免责声明| 地产学堂| 建筑工程 | 房地产下载| 标准下载| 下载帮助|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