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职业结构高度分化造成职业上的异质化;
&nb
(二)社区的“失落”和“衰落”
在城市中,市民在一个急速运转的社会经济体系中充当一个螺丝钉般的功能性角色,他们越来越失去自律自主性,变成孤立、被动,彼此之间没有稳定认同感,对生活环境的变化显得无奈或者冷漠。这就是现代西方城市生活中的“社区失落”或“社区消失”。人们既喜欢享受大都市的物质文和精神文明生活,又希冀保持自己个人的隐私权;既要独居清静,同时却又渴望广交朋友,享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当代社会之所以重视社区的重建,就是出于一种人类心灵深处对精神家园的向往,就是一种对现代工业文明的缺憾的补救。 中国社会长期以来是一个农业文明发达的社会,农业社会结构自然具有村社组织的各种特征。“人情”被视为与“王法”、“天理”并列的规范人们行为的三大原则。“不近人情”、“不懂人情世故”,要被社会批评,“合情”、“通情”,就会赢得赞赏。中国“人伦”关系的核心是家庭,由家庭再扩展出去,就是亲属、同乡、朋友,以至朋友的亲属、同乡与朋友,伦理关系的圈子就这样由此推而广之。中国传统社会是重关系、有人情味的社会,这样的社会是富有社区色彩的社会。但这种社区色彩并不同于西方社会建立在自由、独立人格基础上的现代社区的性质。因而,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体制的改革深化,这种重关系、有人情味的“社区”色彩在目前城市社会中就越来越淡薄,难怪有许多人兴起“人情淡薄”的感慨。
从社会学角度看,这些感觉所反映的社会事实,概括而言,就是“社区的衰落”。而这一“社区的衰落”,可以归咎三项因素:
1.市场制度。市场是最不讲人情的。具体说来其中有四个原因。其一,市场是“金钱挂帅”,就是以金钱为交易媒介,以金钱计算交易得失,以实现更多金钱为主导原则。其二,讲钱是要失感情的,因为讲钱就必须计较得失,必须服从“理性”,而理性考虑与感情互不相容。所以,在市场经济中,最好与陌生人做生意,因为可以“无情”。其三,市场其实就是让陌生人以金钱为媒介、以价格为指标进行“经济性交换”的场所,在市场交易中,除了“买家”与“卖家”这两种身份外,人的其他身份,诸如性别、年龄、宗教、家族、乡里等都显得次要,市场的确是不讲人情、不带人情味的。其四,市场因此也是不讲道义的,甚至在“利字当头”影响下,完全可以做出虽然“合理”但却伤害道义的行为来。
2.都市化。城市人口异质化程度大。城市人踏出家门,就是一个“陌生人的世界”,必须小心提防,有所保留,有所准备。这种防御性心理机制,使人时刻精神紧张,不敢松懈,有意无意用冷漠与敌意在人与人之间筑起一种安全的距离,使人与人间不会无缘无故发生关系。都市人这样不近人情,缺乏人情味,实在由环境所造成,是适应环境而不得已采取的一种人生态度,是与人的内在交往的需求相冲突的。
3.科层组织。现代文明所造就的庞大的科层组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婴孩呱呱坠地
一直到入学、上班、就医、娱乐、旅游……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与现代社会的种种科层组织打交道,不能不遵循它们的规矩和处事方式。科层组织要求按规章制度办事,不徇私情,一视同仁。从积极方面看,科层组织有利于办事效率,符合公正原则;从消极方面看,科层组织却是不少“病态”的温床:因循、保守、胆小、墨守成规、一板一眼、冷漠、不近人情、官僚作风以及舞弊等。甚至那些原先以服务人为宗旨的官办机构或组织,却成为“纳税人”头上的发号施令者,高高在上,盛气凌人,这种“目标迷失”或异化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令人反感。
所有这些,造成当今社会生活中“社区精神的双重失落”,人们盼望一种温馨、互助、平等、团结的新型人际关系和精神家园。
(三)开展社区文化的意义
在许多人看来,物业管理只是一些日常维修、园林
综上所述,社区文化的开展和营造对于物业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1)社区文化的开展有利于形成一种和睦、融洽、安宁的气氛。
良好的社区人文环境是建立在相同的品位、相同的社会地位之上的和睦的社区人际关系,邻里之间守望相助、互相友爱、健康向上,现代人由此可以从普遍存在的压抑感和不安全感中解放出来,社区文化建设工作,有助于这样一种和谐的邻里关系的形成。如通过组织球类比赛、卡拉OK、台球比赛、运动会等形式,密切了往来,为互相之间的沟通提供了渠道,能营造一种和谐、友好的气氛,也能为用户带来无限商机。
(2)通过开展社区活动,有利于加强用户与管理公司的沟通,化解矛盾。
目前,在房地产投诉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物业管理方面的投诉。究其原因,一方面,固然是个别物业管理公司自身的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在于管理公司和用户之间缺乏沟通。通过设置宣传栏及开展各种社区活动,有利于加强管理公司与用户沟通,增进相互间的了解,使物业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3)社区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唤起全体业主的荣誉感,制造名牌效应。
社区文化的开展,对培养用户的忠诚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社区文化活动的组织,往往会使业主有一种自豪感。在重大活动组织时,他们会呼朋唤友前来参与。有了自豪感,自然增加了忠诚度。这就是为什么众多的白领甘愿每天上下班花费近两个小时、每月的生活成本高居不下而矢志不移的居住在具有优秀物业管理水平的小区的原因之一。通过足球队、旅行团、音乐会、文娱康体活动等,一方面唤起了全体业、用户的参与意识和为大厦(小区)争光的荣誉感,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大厦(小区)的知名度,并将为大厦(小区)带来可观的商业效应。
(4)通过开展社区文化,宣传社会主义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保证了大厦(小区)的“安全文明”,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奠定基础。
(5)社区文化活动的组织,对于营造社区高雅的文化艺术氛围,提高小区的档次,形成小区的格调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只有形成高档次和格调的小区气氛,才有可能吸引高档次的用户,而高档次和高品位的人群,既是小区强有力的潜在消费群,同时可以提高小区的格调,相得益彰,起到良性循环的作用。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社区文化活动,增强用户尤其是老、弱、病、残、鳏、寡、孤、独等人士对生活的信心,并呼唤起用户热爱家园建设家园的热心。每一个社区都是一个社会的缩影,正是由一个个的社区组成了我们的社会大家庭。因此,社区工作做好了,治安、清洁、环境、绿化搞好了,就能有效保证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社区文化建设的原则与方法》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