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购物中心的营运失败原因剖析提要:购物中心的营运是个长期动态过程,许多因素有可变性。对购物中心营运评判可采用阶段性时态评价,也可用完整营运周期总体评价等口径
源自房地产资料国内购物中心的营运失败原因剖析
许多国内地产商对商业地产的风险认识不足,甚至沿用住宅项目操作的思路来操作购物中心项目,为行业留下了许多足以为戒的案例。
众所周知,购物中心(商业地产)项目的首要属性是商业,然后才是地产和投资,因此其开发投资的难度在于不仅要满足商业经营需要,还要平衡投入产出关系和全程资金流。通过营运租金实现投资回报和资本回报是商业地产的投资模式,住宅地产是通过销售实现的。两者开发期都是几年,但商业地产的营运期却持续几十年甚至更长。这样,营运状况就成为购物中心成败的最主要评判标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营运状况具有阶段性和动态性;而销售作为住宅项目成败评判的最主要标准,则相对简单。不宜评判性也是购物中心(商业地产)被公认为高门坎的地产投资领域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国内地产商对商业地产的风险认识不足,甚至沿用住宅项目操作的思路来操作购物中心项目,为行业留下了许多足以为戒的案例。
一、购物中心营运状况分类
购物中心的营运是个长期动态过程,许多因素有可变性。对购物中心营运评判可采用阶段性时态评价,也可用完整营运周期总体评价等口径。鉴于完整营运周期总体评价需要一定的周期,而影响购物中心成败的整个链条因素和背后不为人知的因素(如业主对租金期望值过高,不肯合理调整等)较多,下文以较易判断的阶段性营运时态状况作为评判标准。购物中心的阶段性营运时态状况可细分为四等。
高质量营运:长期以来,该购物中心的区位条件、建筑条件、租户组合、营运管理能力都是公认的高质量;租金高,品牌租户排队申请租赁,目标客群有归属感,本地政府认为是城市商业的骄傲;业主投资回报高,营运团队对租户影响力大;项目品牌的行业影响大,成为同业考察的样板。
良性营运:长期维持“招商旺、客流旺、经营旺” 的良性营运状态。
过渡状态:开业两年内商圈格局、经营策略突变的购物中心,尚未形成确定性的后续趋势。
营运失败:消费者与租户不认可形成了确定性趋势,营运难以持续,同行以之为戒,评判标准下文详述。
堪称高质量营运的“卓越型”的购物中心毕竟不多,能够持续良性营运的购物中心已属成功,很多购物中心都处于后续趋势不确定的过渡状态,也有为数不少的购物中心已身陷困境,难以自拔。无论是上海正大广场的十年磨一剑还是北京东方广场的曾经艰难,都说明了购物中心的成功来之不易,需要用耐心和积极作为来培育。一份2007年的国内购物中心营运状况报告显示:至2006年底,全国已开业的购物中心近400个,营运状况较好的约占27%,一般性的占51%,较差的占22%。尤其是大型购物中心,营运状况好的更少。报告中营运状况较好的我们可解读为高质量和良性营运的购物中心,较差的可解读为营运失败的购物中心。但同一购物中心在不同年份间的营运状态可能会发生变化。好变坏,坏变好,都有可能。
鉴于购物中心的上述特点,本人认为,对一个正在营运的购物中心而言,说其阶段性营运的好与坏似乎更为客观、科学。
二、购物中心阶段性营运失败评判
2009年初,商业地产研究部曾整理过全国知名的五处营运失败的购物中心案例,与集团有关部门交流。近期商业地产研究部又会同规划院、发展部等相继专门考察了北京美罗城、朝外SOHO、LG双子座大厦商业、西客站万博汇、朝阳公园蓝色港湾等项目,通过内部研讨,对购物中心阶段性营运失败的评判标准有了进一步认识。
首先,出租状况差是购物中心营运失败的直接评判标准。如开业两年后出租率持续偏低(例如低于70%),或出现大面积撤铺而半年内无新租户补进的情况,则可评判为阶段性营运失败。
其次,出租状况差的直接原因是无足够销售额支持,大量租户违约撤铺可认定为证据之一,或潜在租户一开始就对购物中心客流和销售前景无信心,导致商铺空置租不出去。究其根本,是消费客群对该购物中心的区位条件、软硬件条件、租户组合、商品服务或商业管理等因素不买账,不愿持续来消费。
三、购物中心营运失败的典型原因剖析
购物中心之所以成为高门坎的地产投资领域,是因为需要整合多环节的产业链条,需要团队的复合专业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如果投资运营团队从选址与投资组合、商业定位与招商、规划设计、工程实施、营运管理到资本运作,单一环节的专业性有短板,就可能导致营运失败,甚至满盘皆输。现将实践中较常见的不专业操作归纳如下:
(一)投资决策环节的典型问题
1、对城市规划和商业规律把握不够,选址不当,地块的可视性、通达性较差(如西客站万博汇),一些新区还容易出现项目周边核心商圈数年内人口基数不足的问题;
2、规模过大又整体开发、同时开业,租户资源和目标客群消费短期内无法支撑,则易出现大面积空铺、撤铺情况;
3、投资组合中缺乏长期资金支撑、缺乏可售物业回流资金及对还款计划考虑不足,也会造成项目烂尾或开业后无法持续营运的局面。
(二)前期环节中的典型问题
1、购物中心定位严重偏离区位条件,或过于超前而脱离市场认知,如当年的正大广场;
2、没有提前确定主力店的招商落位或房产技术条件,导致内外部交通动线、荷载、层高、进深、强弱电系统等方面不符合商业经营需求,返工整改耽误时间也许还是小事,成本损耗过大和难于出租会成为更大问题;
3、建筑设计缺乏人性化考虑或特色不足,对顾客的重复到来不具有吸引力,客流自然会有问题,如LG双子大厦。
4、为了特色,盲目套搬不太符合当
《国内购物中心的营运失败原因剖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