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房地产资料就上地产社区!
当前位置:地产社区地产学堂房产论文北京建筑批判

北京建筑批判

浏览:6914次 /  时间: 01-04 22:05:45  来源:http://www.dichanshequ.com  房产论文


    北京建筑批判(一) 北京五大争议建筑

    毛主席纪念堂:长官意志的幽默范例

    选址是否草率?当初曾有几个提议:

    1.天安门城楼。因为北京是中国的心脏,天安门是北京的心脏,心脏的心脏,喻示毛主席 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2.香山。南京中山陵般有着长长甬道的陵墓。

    天安门广场明显给人以尴尬的联想。 这是明代大明门(清代更名为“大清门”)的旧址,在封建王朝的“国门”上建陵,略有历史常识的人都将啼笑皆非。另外,为建陵墓,原广场南侧环境幽雅的绿草古树被毁,令人心痛。今天的广场上,绿化不足仍被视为缺憾。

    设计方案荒唐,毛主席纪念堂的基本造型与美国林肯纪念堂极为相似。

    东方广场:权力与利益的完美结合

    投资20亿美元,号称亚洲最大的商业建筑群。 距天安门仅1200米,东长安街,王府井南口,可能是中国最具“商业价值”的一个地块 ,在1992年归李嘉诚。近500米长、200米宽,有78米之高,超限高一倍。极大威胁古都风貌,势压故宫,也让38.29米高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变成小可怜。当时北京市长陈希同亲自批准了由投资方提出的方案。东方广场还隐含的观念之争是:究竟什么是现代化?陈希同:专家们没有跟上北京作为现代化大都市的步伐。

    现代化不只是高楼大厦的排列组合。恰恰因为现代建筑已很难做出民族特色,古城才愈显其珍贵。1995年陈希同离职。东方广场工程暂停进行方案修改。1997年8月重新开工。修改后的方案仅靠近故宫一侧减了两层,以示尊重规划要求:“旧城要保持舒缓开阔的空间格局:由内向外局部提高建筑层数”。 1999年7月的北京晚报已称其“将为北京添一道亮丽的风景”,更有一家周刊说它是“长安街上的一颗明珠”。

    北京西客站:失败的复古

    建筑面积130万m2,京九铁路终点站,号称亚洲最大的铁路客运工程。小亭子造价是8000万元。西客站的另一个争议之处:任务书的提出是否先天不足?超规模设点是大忌,交通建筑首先应保证让人流迅速抵离。“最大”并不值得骄傲,“好用”才是真的。北京站设计时期,就有专家提出:太大,宜分散。而今天而西客站是北京站的7倍!为突 出“门”的造型,追求对称、堂皇,站内除已有的庞大复杂的流线,还设置了许多不相干的内容以撑大站房体量,还有吸引人流的大型商场。建成后让人拎着行李晕头转向。施工质量也有问题。华而不实、大而无当、费而不惠 ,三条,它都占全了。

    凯旋大厦: 新殖民主义

    凯旋大厦自称“中国的凡尔赛宫 ”。挤占了动物园绿地。

    一:这是不是欧式建筑?西方古典建筑有严格的法式,对整体和局部的尺度、比例、形状等都有严格规定,偏离了,反不美。这是西方古典建筑的基本常识。
    二:为什么做欧式建筑?用小亭子和大屋顶夺回古都风貌幼稚,但至少还意识到北京作为古都的特殊性,而今天的洋古典,连这点幼稚都没有。 许多年前,很多租界模仿欧美,大量建造这样的“欧洲古典式”建筑,梁思成先生曾感“痛心”,因为其背景是“中国文化屡次屈辱于西方坚船利炮之后”。如今的“欧式建筑”意味着什么?“难以根除的殖民主义的奴性 。”建筑评论家陈志华说。     

    香山饭店:朴实的奢华

    选址:建筑师终于选定了幽雅的香山。批评者认为:

    1.景旅游区不适宜建旅馆。 在完整的旅游区内划出禁区,少数人霸景。
    2.香山客源:游北京住香山不方便;若看香山,一天足矣,无须住宿。

  &n

www.dichanshequ.com bsp; 规划:建筑师精心布局,尽量保存利用风景园林。批评者说:毕竟还是拆了金代的花园 ,砍了176棵300多岁的老松树。

    建筑:大胆探索现代建筑与民族传统结合之路,借鉴步移景易的江南园林的平面布局与以往总在立面屋顶戴帽子的“民族形式”迥然不同。批评者说:平面铺得太大,不适合旅馆建筑。客人出来拐两个弯就迷路。

    装饰:青砖贴面、卵石铺地,朴实的建筑细腻优美。 批评者说:磨砖对缝的青砖每块十元。观赏石从云南石林弄来。到山东长岛挑选的颜色、直径都一样铺地卵石,运到北京后,一个的价钱相当于一个鸡蛋。

    劳伦斯哈普林在台北演讲前的一段话:我不希望你们记笔记,因为我所说的与我所做的都发生在另外一个与你们经济社会结构完全不同的世界,根本就没有抄袭与模仿的价值。

    关于贝大师,还有这样一件事:20年前,贝提议不要在紫禁城附近修建高层建筑,为此, 他特地选在香山盖饭店;20年后,他亲手设计了一座靠近故宫的高层写字楼。


    北京建筑批判(二) 限高和城市规划

    50年前,北京城是世界上唯一保存完整的中世纪都城,按照《考工记》规划建设。北京在“世界着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间挣扎。结果,古都风貌逐渐遭高楼大厦凌迟,“历史文化名城”变成“历史文化名块”。恰恰是在近年制订了详细保护规划之后,古都反而遭受了大规模的拆改。 北京市最早出台保护旧城的规定是在1985年:确定旧城区的建筑高度控制,对景观走廊和传统风貌街区进行保护。在这个方案中,王府井地区的建筑高度控制在24米。1991年—2010年 总体规划再次明确了“保护”要求,提出“以故宫、皇城为中心,分层次控制建筑高度。 旧城要保持平缓开阔的空间格局,由内向外逐步提高建筑层数”。 如果照此实施,尽管经历了1949年后拆牌楼、城墙 、古建筑等磨难,旧城的基本格局还保存得相当完整。除了50年代的十大建筑和长安街和几个部委的办公楼,旧城里基本没建大房子。紫禁城外仍舒缓开阔。 1990年,北京市政府决定“危旧房改造和房地产开发相结合”,房地产开发商参与政府的“安危解困”。各区提高建筑容积率去争取开发商投资。最需要改造的房子没人理睬,首先被拆掉的倒有王府和保存较好的四合院,因为它们地段好、人口少、拆迁费用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顺成郡王府拆掉了,最具规模、最豪华的清代私宅“那家花园”拆掉了。旧城建筑高度控制几乎全线突破。距故宫仅500米处,东方广场还是盖起来了,同时流传下来的是当时北京市负责人的那句名言:谁反对,谁退休。王府井路口东南角,“光彩大厦”将比东方广场还高。 古都风貌的消逝只是一方面。过高的容积率又给城市交通、环境和防灾留下了难以克服的后遗症。拆房建高楼,楼高车必多,车多再修路、路边又盖楼,旧城陷入了“水多加面, 面多加水”的恶性循环。

    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的控制本来是政府对市场经济实行宏观控制的重要手段,现在为了眼前的利益把它放弃了,一味迎合开发商的利益 ,这样的实际受开发商控制、为开发商利润服务的旧城改造,其结果不仅不能缓解原有的矛盾,反而只能使环境和交通等状况恶化的大城市病更为加重。

    一条街道:混乱的表达

    如果以丧失古都风貌为代价,真能收获优美的现代化环境,也算“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首先不可思议的做法是一边“拆”着一边“夺”。新的形式主义流行病是:洋古典。

    看看旧城内北京的两大建筑群。

    东长安街:交通部紫铜色的办公楼,在“夺回古都风貌”时期出现的伪古典,大屋顶,戏语是“交通部盖大庙”。淡绿色的全国妇联办公楼倒是曲线玲珑,顶着同样不小的屋顶,依偎在交通部雄浑身影西侧。恒基中心是夺风之后的新时髦:洋风建筑。 从北京站一直铺陈到长安街的体量臃肿如恐龙,方锥型顶部用意不明。现代派的国际饭店名列80年代十大建筑,如今身处尴尬所在,令人同情。

    西城金融街,金融街上黑色的建设银行、青色的投资广场、五花的通泰大厦、银 色的工商银行……它们虽然拥挤在一起,但各说各话的杂乱程度令人目瞪口呆,似乎每栋 楼都在大喊:向我看!而我们看到的只是业主们“露露脸儿、摆摆谱儿”的浮躁心态。“这是北京建筑形象不佳的重要因素。建筑首先应与总体的环境气氛协调。走在街上,尤其是现在有汽车,人们看的是整条街而不是单体建筑。”绝大部分房子还是平凡中又很耐看,细部很精心的建筑,才能获得城市的整体美感。 经常被专家提及的例子是巴黎的香榭里榭大街,街旁的建筑外观、比例、颜色都差不多, 单独看某座建筑可能并不精彩,整个街道却是丰富、严整而有秩序。

&

[1] [2]  下一页


标签:北京建筑  房产论文房产论文

《北京建筑批判》相关文章>>>

联系本站| 免责声明| 地产学堂| 建筑工程 | 房地产下载| 标准下载| 下载帮助|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