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房地产资料就上地产社区!
当前位置:地产社区地产学堂房产论文米切尔建筑信息化理论

米切尔建筑信息化理论

浏览:6827次 /  时间: 01-04 21:40:12  来源:http://www.dichanshequ.com  房产论文

    但网络社会的经济规律是:高收入阶层可以获得更多,而没有吸引力的贫困和边远地区依然被遗忘。即使在城市中也是这样,信息重构让富者更富,穷者更穷。最后可能导致两极分化更加明显,形成所谓“双重城市”。所以,政治家和城市规划者需要寻找更多能够带来社会平等的政策,而对建筑师和城市设计人员来说,需要创造更多能够让不同阶层自由交流的场所[1]。

    三 聚会场所

    公共空间是人们交流的场所,古代的水井、希腊的集市、罗马的广场、村庄的大树下、小镇的街道、现在的商业街和超级市场,都是聚会场所。21世纪的聚会场所在哪里?

    可以想像,会出现很多供人们交流的虚拟空间。今天的聊天室、BBS论坛、各种专业性的论坛、满足人们不同兴趣和业余爱好的各种虚拟场所,都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这些虚拟空间有些是完全对公众开放的,有些需要提供身份验证,也有一些是完全私密性的。因为物理世界特有的时间和空间约束相对变少,就会有更多东西需要重新思考:同步交流和异步交流?是传送声音还是仅仅传送文字?是可以匿名登录还是需要身份验证?是简单的文本,还是视频和音频都有的多媒体

www.dichanshequ.com 报告,甚至是三维的实景漫游?

    然而电子交流能够完全取代面对面的交流吗?这样的概念未免太荒唐。一些着名的虚拟场所只有在存在物理联系的时候才有价值,例如New York\'s echo,对于不居住在纽约的人们来说它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而且人们一旦在网上有了交流的兴趣,接着要做的事情就是约一个地方当面交流。80至90年代IT业的迅速发展,不仅没有减少反倒是增多了人们对物理会议场所的使用,结果是会议中心供不应求。

    通过网络,人们会认识数量更多、分布更广的个人,但是社会交流的总量是固定的,电子交流量会相对增多,也带来更多当面交流的要求——虚拟场所的发展也有其让人迷惑的矛盾性。不可否认的是,虚拟世界交流的增多会淡化物理世界的边界概念,今天的这些大城市、金融中心、地区和国家的边界和定义在很多层面上都要受到考验,“community”(社区)的概念已经不像《牛津大词典》中所描述的那样,“是生活在同一个地域和国家的人”。21世纪依然需要希腊集市,只不过它有了更多的形态和存在方式。至关重要的仍然是古代公共场所的简单原则:它是社会用钱来提供和维护的公共交流场所(真实的、虚拟的、二者交融的),它的有效性取决于更简单的入口和更好的表达机会[1]。

    四 城市,在场经济学(Economy of Presence)

    城市的形成意味着城市和乡村的区别,但这种区别并不是简单地分开。在雅典,由城墙围合的城市中心是集会场所和公共设施,城外的农民会通过四面八方的道路进来。19世纪、20世纪的城市则早已告别了用城墙围合的历史。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乡村不再与世隔绝,城市和乡村的边界将渐渐模糊。未来城市的形象也许就是今天那些正在扩展的郊区的模式。

    古罗马的居民拥有更好的军队保护,更多好的展览。今天大城市就意味着更好的医院、餐厅、体育场馆等各种服务设施。城市的吸引力在于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在互联时代,这句话对了一半:远程的召集和传送意味着不在现场也同样可以享受服务。

    过去的人们用金子、盐等作为货币,是因为它们非常稀少。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了账本、纸币、银行账户,发展趋势是物理交易渐渐变少。1971年,尼克松停止使用金子作为资金储存。在同时,迅速发展的电话业和电信业,加上后来的计算机网络,形成了一个全球互联的商业空间。结果是日益复杂、日益数字化的交易手段,更多新的商品脱离了物质基础。工业时代生产中心地聚集是因为它依赖物质基础,在数字时代,中心会被淡化。

    城市的兴起有些是因为当地的资源优势,而这些城市后来的命运告诉我们:一旦物质资源耗尽,这些城市将会逐渐衰败。有些城市则是因为拥有好的地理位置,威尼斯和新加坡都在国际商道上,芝加哥是一个铁路枢纽,阿姆斯特丹是一个航空中心。在信息时代,许多城市(如班加罗尔)的繁荣是因为在策略上开发了非常的人力资源。而从长期的发展来看,为了留住人才,这些城市和地区需要有一个好的、让人兴奋的自然环境、良好的教育和医疗设施,交通和居住设施则需要有更多可变性,以适应迅速发展中的多样需要。策略对一个城市来说就是生存还是死亡的问题。

    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在场经济学提出了另外的思考。通常人们不会考虑这个问题,但是在场(presence)确实需要消耗时间和资源。社会交流包含不同的交流方式:从时间上来看,可以分为同步和异步;从空间上来看,可以分为当地和远程。综合起来共有四种组合:当地同步、当地异步、远程同步、远程异步。当地同步交流的方式是最珍贵、最直接的面对面的交流。远程同步交流在过去的时代很难,而在今天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推动下,正变得越来越廉价,越来越接近最珍贵的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当然,永远不可能取代)。这是数字革命对现代社会最根本的影响。

    异步交流的产生代表信息和实物的分离。刘易斯·芒福德在他的巨着《城市发展史》中提出,正是信息和实物的分离决定了城市的形成[2]。异步交流的技术到了我们这个时代发展得越来越快。古代刻在岩石上的文字,人们要走到它跟前去读;刻在墙上的文字也同样是要读者过去;纸的发明让信息可以更方便的流动,发展到后来可以袋装的信息,带来了邮政业的兴起。后来,读者可以去图书馆看书。而在信息时代,这个过程反过来了,人可以不动,信息向人流动。

    由此引发的是对在场经济的思考:选择哪一种方式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应该说,人们会仔细地权衡其中的利弊,视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事情而定。双方的熟悉程度、空间距离、事情的重要性、经济能力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人们的选择余地会更多,但同时也不会有哪一种交流方式取代其他的方式。

    交流方式的多样性决定了聚会场所的多样性,结果会导致城市发展的多样性。国际性大都市如纽约、伦敦等会努力建造智能建筑和信息服务中心以保持它们的指挥和控制中心的地位;旅游度假胜地会有更密集的居住/工作单元和远程工作者;过去的穷乡僻壤的生活质量会因为远程教育和远程医疗的手段得到提高;硅谷这一类发达的科技中心会在全球使用劳动力,同时有大量技术工人的地方如德里和班加罗尔会成为劳动力市场。过去的交通和货运枢纽将不会继续保持它们至关重要的地位。过去的娱乐中心、文化中心、学术研究机构会努力强化自己的特色,只有更独特才能更具吸引力,它们会通过网络面向全球进口智力资源。一句话,所有人都会寻找对自己有利的机会。

www.dichanshequ.com     总而言之,未来的建筑和城市都会呈现出更大的多样性,社会交流则在更多的可选方式中寻找平衡,在场经济学指导人们在特定的人群、时间、地点、目的中寻找最有效的方式。

    五 结语

    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中提出了新建筑五点,威廉·米切尔也提出了数字时代的五个原则:非物质化(dematerialization),非运动化(demobilization),大量用户化(mass customization),智能化运作(intelligent operation),软转化(soft transformation)。虽然他自己也说,对未来的事情我们不应该过分地总结和归纳,但这五个原则不仅对建筑学和城市规划领域有价值,对于其他产业,对于工业化生产的变革来说似乎更有意义。对于这五个原则笔者就不再一一阐述,希望读者能够有机会读读这本书,那样会收获更多。

    值得一提的是,笔者所阅读的E-topia是在UBC图书馆的一本电子书①,在图书馆、办公室、家里,或是其他任何一个有网络入口的地方,都可以被在线阅读。

    最后引用一段书中的原话:“我认为我们所面临的是这样一个时代:重新设计和发展城市,重新思考建筑学的角色。利润和风险都会同样可观,但是我们不可能袖手旁观,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必须学习去建造数字乌托邦——电子服务的、全球互联的城市。”

上一页  [1] [2] 


标签:建筑信息化  米切尔  房产论文房产论文

《米切尔建筑信息化理论》相关文章>>>

联系本站| 免责声明| 地产学堂| 建筑工程 | 房地产下载| 标准下载| 下载帮助|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