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房地产资料就上地产社区!
当前位置:地产社区地产学堂房产论文米切尔建筑信息化理论

米切尔建筑信息化理论

浏览:6827次 /  时间: 01-04 21:40:12  来源:http://www.dichanshequ.com  房产论文

    数字(信息)乌托邦是近几年一个常被IT界讨论的话题。然而从建筑与城市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的专业人士并不多。作为麻省理工建筑城规学院的院长,威廉·米切尔(William J. Mitchell)一直是数字化的积极倡导者,从1995年的《比特之城》(City of Bits),1996年的Digital Design Media,到1999年的E-topia: Urban Life, Jim-But Not as We Know It(以下简称E-topia),他综合经济、文化、社会学等角度不断地探讨数字生活的未来。这些研究本身也超出了传统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的范畴。笔者不久前读完了E-topia,感觉从观念和研究方法上都受益匪浅。因此把一些观念和想法提出来,以供同行思考。

    “E-topia”这个单词源自于Utopia(乌托邦),顾名思义,就是电子的乌托邦。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在小说《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中,为人类构想了一个理想国:民主选举、集体生活、人人劳动、资源共享、社会平等……乌托邦的概念因此形成并在后世不断演化,其定义在“空想”、“社会主义”、“虚构”和“理想国”之间徘徊。

    那么互联网时代是怎样的乌托邦呢?

    从历史上看,互联网并不是横空出世的全新事物,相反,在过去的每个时代都能找到它的影子。罗马帝国的水渠和发达的路网系统(后世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之源起),18世纪的水上运输网络,19世纪的铁路系统,20世纪穿越城市和乡村乃至跨越州省的输电网,威尼斯、阿姆斯特丹和江南水乡的水道,蒸汽机车时代的铁轨和今天的高速公路,可以说都是互联网的先辈。数字电信延续着它们的方式把21世纪的世界联系起来。信息革命并不是把过去一切推倒重来,而是依附于已有基础设施开始新的变革。这一点与工业革命不一样[1]。

    让我们从单体建筑,到邻里和社区,到城市,循序渐进地了解这个数字乌托邦。

    一、家

    细心的人们不难发现,我们身边的日常用品正逐渐智能化。不仅仅是这些家具本身更聪明,用起来更方便,更重要的是它们有了网络插口,可以通过网络互联。例如,机械式洗衣机会按照固定程序洗衣服;加上一点计算智能,它可以按照衣服的数量和种类自动选择适合的程序,选用合适的水量和洗衣粉;但是更智能、接入互联网的洗衣机不仅仅会自动洗衣服,还会选择在合适的时间洗涤,比如避开用水、用电的高峰期,或者在家里没有人的情况下;更进一步,如果检测到某些部件的问题,它还可以通过与厂家的互联,进行自我修理、远程修理或者是自动要求维护人员上门修理,并得到软件的升级服务,从而更有效率地工作。

    住宅也是。比较一下现在的住宅和古代的住宅,照明、空调、自来水、电话这些设施对现代人来说必不可少,对古代人来说则无法想像。电子元件也会像电灯一样融入建筑,成为未来建筑物不可缺少的部分。家,作为所有这些智能家电的承载物,除了电线、管线、电话线,还应该提供网线和方便的接入口。智能家电可以在家中各处方便地插入和卸载,就像声卡和显卡可以在计算机主板上方便地插卸。同时,未来的家还应该提供一个类似于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操作平台,管理所有这些智能化的、网络互联的生活用具。这也意味着家居本身的智能化。初级的智能住宅会控制空气的流动,使室内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控制水的循环,包括使用雨水、二次用水等;发展到更集中智能的系统,它还会对居住者的需要作出自动响应,可以根据不同时间水、电的价格来管理用水、用电的策略,避开高峰期,选择不同的厂商。还可以通过预埋在墙板、天花板、地板中的电子元件,采集不同居住者生活习惯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处理,提供不同的针对用户个人习惯的服务,比如适应奶奶和孙子对房间的空气流动、温度和湿度、光线等不同的爱好,乃至于根据个人需要提供不同的空间布局。

    未来的家居某些程度上就像今天我们桌上的电脑。它是一台大型计算机,有复杂的处理器,不断地从周围环境包括互联网吸收必要的资讯,并根据主人的爱好作出响应。它像是一个好秘书,会自动地分析和处理事件。因此未来家居的操作系统会比屋顶更重要,今天的Windows XP远远无法与它相比。另一方面,建筑物的成本也会更多地转移到预制的、大量生产的电子元件上,将有更多的建筑构件都是可以拆卸、插入和升级的板子,墙板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电路板。这带来了更多新的商机,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一些传统的工种被淘汰,未来的建筑业需要更多的网络专家和硬件技师,而不是木工、电工和泥水匠。

    相应的,形式服从功能的概念需要有所调整。在信息时代,形式所服从的是部分功能,剩下的功能将服从代码(code)[1]。

 &

www.dichanshequ.com nbsp;  二 居住/工作单元,地域吸引力

    工业革命让居住和工作分离,数字革命却有让它们再合并的趋势。今天,远程工作已经不是一个新概念,有更多的人更愿意在家里工作。虽然这并不意味着人们会整天呆在家里,或者是办公楼群的消失,但是未来的家居确实需要更灵活的随时间而改变的空间模式。而对于21世纪的有线之家,其空间划分应该被重新考虑。一个远程工作者的家,是否就是把多余的卧室连上互联网就可以了?这就是未来的工作空间?这样的想法显然不会长久。

    远程工作可以让人们不再受到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如果利用时差,散布在世界各地的远程合作者可以24小时连续不断地工作。举几个简单的例子,伦敦的设计人员下班之后,把图纸发送给菲律宾的绘图员进行进一步加工(伦敦的夜晚是菲律宾白天的正常上班时间),然后图纸在菲律宾的下班时间被发送至伦敦,正好是伦敦的白天。印度软件业的繁荣正是利用了这种时差优势。同样,非洲的监视人员可以在白天为美国的大公司提供夜间监控。

    因为未来的工作时间和工作状况更具可变性,居住/工作空间也需要更具可变性。除此之外还有私密性的问题:工作空间需要有公共性,而家庭生活空间需要私密性。在这对矛盾中如何寻找到新的平衡?此外也有新的社会问题。不需要办公室在更大程度上意味着雇主受益,而在家工作很可能导致失去了政府对劳动者的保护,未来的居住/工作空间会不会变成被资本家进一步压榨血汗的地方?

    在信息时代,家是一个更重要的角色。人们有更多时间留在家里会给家庭成员之间带来更多的交流,当人们外出时也能更方便地与家庭成员联系。家庭关系,这种第一社会关系有希望得到更好的发展,变得更加融洽。用乐观的态度来看,新的居住/工作模式可能会导致那些有着融洽的社会生活的老式小镇的再生。

    因此有必要重新发明新的居住模式,同时也要重新考虑规划分区。明天的公寓楼不仅会有今天的健身房、门卫等,还会有接待中心、多媒体会议室和其他一些不可能每家每户都有的特殊设施。信息时代已不像工业时代那样充满噪音、货运、污染,因而工作区与居住区不必分离,这样既方便了日常生活,也节省了时间,减少了因每天的交通而耗费的巨大能源。24小时电子互联的邻里,可以有效地集成全球和地方的吸引力,工业社会那些纯粹只提供卧室的郊区不会再整天空着,它们可能会转变成文化、服务设施。某些活跃的城市中心区会依然保持活力,但不再会只是8小时工作制,而是24小时为人们服务。

    那么地域是否因此失去了它的吸引力?未来,生活在全球任何地方是否都一样?显然答案是否定的。人生而有地域属性,我们不会喜欢一个走到哪里都是一模一样的世界。打破地域的限制并不意味着地域之间没有差别,相反,由于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地域的吸引力显得更加重要。地域吸引力的因素在于:舒适的气候、优美的风景、更多的休闲娱乐的机会、适当的价格、经济发展前景、更多更容易获得的工作通道、互联网速度等。

    笔者认为,同样是发展中国家,印度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从1980年到 1990 年,印度政府投资在班加罗尔、海得拉巴、昌迪加尔等地兴建了高速卫星地面站,对当地的软件企业提供了高速国际互联网出口。不到10年,印度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远程服务出口国和第二大软件出口国。有趣的是,每一个繁荣地区的半径都在卫星地面站周围20~30 km之内,也就是在微波塔的传送范围之内。班加罗尔这样的城市之所以有吸引力,不仅仅是因为气候和风景、发达的教育医疗设施、丰富的智力资源,更因为有这些高速互联网通道。

    数字革命带来的地域自由给了那些具有独特文化的城市和地区一次新的机会,比如威尼斯,在工业革命中它没有空间发展,同时旅游业也无法维持其繁荣。但是信息革命不像工业革命那样是破坏性建设,互联网可以轻松地接入各种老式建筑,从而使威尼斯吸引了大批可以远程工作的IT界人士——这些人属于社会经济食物链的顶层。萨凡纳、塔西提岛等都获得了相似的机会。

[1] [2]  下一页


标签:建筑信息化  米切尔  房产论文房产论文

《米切尔建筑信息化理论》相关文章>>>

联系本站| 免责声明| 地产学堂| 建筑工程 | 房地产下载| 标准下载| 下载帮助|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