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现代企业管理的实践,逐步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今天的企业已把人视为“组织”人,把整个企业视为人的协作团体。强调要从企业组织这个整体出发,形成一种环境,造成一种文化,使企业上下之间员工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协作、真诚相待,从而使企业全体员工产生一种默契、责任感和献身精神。日本就把企业叫社会共同体、生活共同体、劳动协作体或命运共同体,即由一群具有共同目标的相互依赖的决策者组成的团体。因此,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是尊重人,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日本企业在这方面所采用的策略是终身雇用制,年功序列工资制和企业工会。八十年代以后又采用了战略计划、自由管理和在职教育等新的方法。其目的还在于尊重人,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挖掘人的内在潜力。每个人的内在潜力,是企业无穷无尽的最宝贵资源。要想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为企业创造出更大价值,除了注重物质利益之外,还要满足人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这只有通过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制造出和谐的气氛,向上的精神和强烈渴望自我实现的情绪来实现。
科学的发展管理的进步,引起了美国一些管理学界的普遍重视,他们试图从文化的角度,分析美日企业管理的异同,以总结经验教训,寻找出路和良策,以应付日本经济的发展。1980年秋,美国《商业周刊》杂志提出企业文化的概念,认为企业文化主要是指价值观,这种价值视为公司的活动、意见和行动树立榜样,通过经理的实践逐渐灌输给员工,并传至接班人。综合美日经验,提出适应现实和未来需要的新型企业文化。
不管用什么语言来表达,上述理论都显示出了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它们所揭示的都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企业特色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它的内容包括价值观念、经营哲学、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制度、企业目标、企业文化载体等。价值观是这种理论的核心内容,它决定了理论的其它任何部分的运作和表现。作为独立经营的经济实体,作为由人所组成的为实现某种目的所共同奋斗的团体,必须存在着有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因此,所有的企业都有各自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自身没有一有无之分,只有优劣之别。虽然美国文化仍有许多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但是,仍然是人类文化领域的一大进步。是对近代管理思想和文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企业文化是文化对企业的影响、渗透的果实,是文化融汇于管理当中而形成的管理与文化的共生体。诚如《企业管理新谋略》一书所说:“企业文化中的文化,不是指知识修养,而是人们对知识的态度;不是利润,而是对利润的心理;不是人际关系,而是人际关系所体现的处世为人哲学;不是俱乐部,而是参加俱乐部的动机;不是社交活动,而是社交方式;不是运动会的奖牌,而是奖牌所折射出来的荣誉观;不是新闻,而是对新闻的评论;不是舒适优美的工作环境,而是对工作环境的感情;不是企业管理活动,而是造成那种管理方式的原因。”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能力和创造成果。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决无可否认的事实证明,企业文化是经济要素的反映和表现,是意识化了的经济因素的一种排列、组合方式。企业文化不追求政治权力,而是反映企业这个经济组织的价值观、目的要求,实行目的行为准则和习惯,因而不属于政治文化,企业文化虽然也涉及企业员工的思想意识和精神风貌,但它并不是为了单纯的思想本身,它是通过企业员工思想文化的建立,通过团结、效率、节约、开拓等等意识观念的培育,去追求企业社会和经济价值的实现,况且,企业文化把非经济因素(如宗教、政治、生活习惯等)排斥在它的研究范围之外,因而,企业文化是一种亚文化,也是一种经济文化。
企业文化是文化进化的产物,又是世界文化发展的先导。至今为止,文化的发展已经历了采集文化主流、农业文化主流、工业文化主流三个主要阶段,企业文化是伴随着工业文化而到来的,并成为工业文化继续发展的先锋。从根本上讲,企业文化是通过对人这能动主体的研究,更完满、更充分地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和丰富工业文化主流,从这样的意义上说,企业文化是文化进化的产物,它代表了工业文化,也即世界文化发展的方向。
《企业文化建设基本知识》相关文章>>>